article_main_img

文、意如老師

 

 

任務一:有標題數據表排序

任務二:無標題數據排序

任務三:進階設定-欄位依筆劃或注音排序

任務四:名次排序

任務五:自訂清單排序

 

👉 推薦課程:Excel財務試算表應用

 

 

 

任務一:有標題數據表排序

 

首先建立一個有標題的數據表,如下表

姓名

報名

地址

電話

電腦成績

數學成績

獎學金

賴驗新

基隆

和平路三段一巷一號

029461234

95

90

1200

蔡小燕

公館

博愛路一三一號

039124785

82

63

300

鄭新明

板橋

五權南路九十九號

039112356

88

75

200

陳智與

三重

民權路一二七號

029213652

93

92

1000

黃麗倩

忠孝

南路一段一二四號

039123456

87

84

800

沈樂豐

板橋

五權南路九十九號

039112356

63

52

100

周凱明

忠孝

南路一段一二四號

039123456

90

88

800

吳美足

三重

民權路一二七號

029213652

92

90

1100

 

 

 

步驟如下:

1. 選取數據表內其一儲存格

2. 工具列➡資料➡排序

3. 右上角的我的清單有標題打勾V

4. 新增層級以依此排序➡主要排序方式➡選擇要排序之欄位

 

 

 

 

1-1:主要排序方式➡選擇欄位[電腦成績]

1-2:順序[最小到最大]

 

 

 

 

2-1:點擊 + 號再新增一個欄位,此時會出現「次要排序方式」

 

 

 

 

接續選擇

2-2:次要排序方式➡選擇欄位[數學成績]

2-3:順序[最大到最小]

 

完成以上設定後按下確定即完成排序。

 

 

 

Note:這邊主要會先排電腦成績(小到大),如果電腦成績一樣,就會以次要的數學成績(大到小)來排序。

 

 

 

 

任務二:無標題數據排序

 

步驟如下:

1.選取數據表內其一儲存格

2.工具列➡資料➡排序

3.選擇要排序欄(欄E,欄F)

4.選擇排序方式(欄E➡最大到最小,欄F➡最小到最大)

 

 

 

 

Note:這邊主要會先排E欄(大到小),如果F欄一樣,就會以次要的F(小到大)來排序。完成排序如下圖:

 

 

 

 

任務三:進階設定-欄位依筆劃或注音排序

 

1. 點選排序

2. 選擇欄位

3. 點擊選項按鈕

 

 

 

 

即可設定1.方向2.方法

 

 

 

 

1. 方向有兩種(欄與列)

循欄排序(依照剛選擇的欄位去做排序),例如剛選的欄位“姓名”

循列排序(這時候也可回去調整,你要排序的是哪一列),如下圖

 

 

 

 

2. 方法可以依照剛剛1選擇的循欄或循列來依筆劃或注音來排序

 

 

 

 

任務四:名次排序

 

新增一欄名為“名次”,接著使用“獎學金”欄位來排名次

 

 

 

 

在H2儲存格中輸入排序公式=Rank()

公式說明:=Rank(number,ref,order)

參數1:Number 必要欄位,要排名的數字(要跟誰做比較)

參數2 : Ref 必要欄位,要排名的範圍資料

參數3 : Order 可省略,指定排列數值方式的數字,輸入1時值為低的第一名,省略的話則相反

 

 

 

 

因此

參數1:Number 填入要比較的儲存格$G2 ,因等等需往下複製,所以須把G欄加上$字號鎖死

參數2 : Ref 排名的範圍資料 $G$2:$G$9

參數3 : Order輸入1時值為低的第一名

H2儲存格公式 =RANK($G2,$G$2:$G$9,1)

輸入完後往下複製即可完成排序

 

 

 

 

最後如果想要在排名次(由小排到大),步驟如下:

1. 將游標放在H2儲存格

2. 工具列➡資料

3. 點擊按鈕➡從最小到最大排序

 

 

 

 

排序完成如下圖:

 

 

 

 

任務五:自訂清單排序

 

如果想要按照我們自己自訂的意思來排序的話,例如:B欄的報名地區,排序為:三重,板橋,忠孝,公館,基隆

步驟如下:資料➡排序➡自訂清單

 

 

 

 

2. 輸入清單項目:三重,板橋,忠孝,公館,基隆

3. 新增

4. 查看是否新增成功

5. 確認

 

 

接下來就可以使用你剛設定好的清單來做排序囉!

文章標籤

聯成電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ticle_main_img

Photo credit:Pexels

 

 

 

文、意如老師

 

 

Javascript的型別有兩種,分成原始資料型別(Primitive data types)與物件型別(Object types),本篇將介紹原始資料型別與幾種比較常用的型別。

 

 

任務一:認識原始型別

    1-1  使用定義String字串類型

    1-2  使用定義boolean布林類型

    1-3  使用定義Number數字類型

    1-4  使用定義BigInt大整數類型

    1-5  使用undefined未定義、 null空值類型

    1-6  使用定義symbol符號值類型

 

任務二:認識其它常用型別

    2-1  認識any任意型別

    2-2  認識Union聯合型別

    2-3  認識陣列的型別

    2-4  認識函式Function型別

 

 

 

任務一:認識原始型別

 

所有原始型別都是不能直接更改的但可以替換。

範例1:字串不能直接更改,但可以替換

var mystr = "helloworld";

console.log(mystr); //helloworld

 

mystr.toUpperCase();//不能直接更改

console.log(mystr);//helloworld    

 

mystr = mystr.toUpperCase()//可以替換

console.log(mystr)//Hello

文章標籤

聯成電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ticle_main_img

文、Andy老師

 

 

大家好,今天要介紹最常畫的3/4臉的比例與畫法,首先先看一下完成的樣子,如下圖。

 

 

 

👉推薦課程:Comic數位漫畫創作

 

 

首先先畫一個圓,記得畫圓一點,若畫不圓可以用短線條接成一個圓,或用畫圓工具來畫也可以,接著將圓從上到下分成四等分,如下圖。

 

 

 

 

接著將圓上下水平中分,並在中間和底部分三等份,並往下再加一等份,而最下面那一條線,則是下巴的位置,如下圖。

 

 

 

 

接著圓的水平分界線就是眼睛的上緣,而眼睛的下緣就是圓下方一等份中的2/3處,這樣眼睛的上下緣就出來了,而眼睛左右的外緣則位於由左往右算的第二個等份的中間,以及由左往右算的第三個等份的中間,這樣眼睛的範圍就出來了,如下圖。

 

 

 

 

接著再把眼睛垂直分成三等份,如下圖。

 

 

 

 

而2/3的眼睛寬度則是內側眼的寬度,而兩眼之間的距離,就是圓形垂直等份,中一等分的一半,如下圖。

 

 

 

 

再來就可以畫出人物的臉型,圓形下方和垂直的第三等分交接處,就是下巴轉折處,而圓形的底部邊緣往上一些則是嘴巴的位置,如下圖。

 

 

 

 

再來我們就可以畫出頭型和耳朵,當然頭型會稍微拉長一點,尤其是後腦與耳朵交接的位置,需要扁一點,因為這個角度,後腦不會太凸。如下圖。

 

 

 

 

再來就是鼻子的位置,鼻子的位置,我會先畫一個鼻下陰影的三角形,我是抓下巴與人中的比例是3比1,下巴3,人中1。如下圖。

 

 

 

 

接下來就可畫上眼睛,眼睛的形狀可以任意畫,隨個人喜好,但要畫在眼睛框框內就對了,我畫的是眼尾高於眼頭的眼睛形狀,瞳孔則是看向鏡頭,所以內側眼會貼近右邊,外側眼則在最右邊偏左一點,如下圖。

 

 

 

 

因本篇重點在於臉的比例與角度的畫法,接下來的畫法就不贅述,再來畫上脖子,和上半身,如下圖。

 

 

 

 

頭髮則順著頭型的立體感,繪製出髮型,都以一大片頭髮的畫法為主,不畫細細的一根一根的頭髮,如下圖。

 

 

 

 

再來描線,如下圖。

 

 

 

 

再來填個底色,如下圖。

 

 

 

 

再來畫上頭髮陰影,如下圖。

 

 

 

 

再畫上人物陰影,如下圖。

 

 

 

 

最後加上頭髮亮面就完成了,謝謝觀賞。

 

 

 

文章標籤

聯成電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rticle_main_img

Photo credit:Pexels

 

 

 

文、Simi老師

 

 

第一次知道所謂「錯視藝術」是在高職時參觀的「海報大師在台灣福田繁雄展」,當時只覺得挺有趣的,並未深究如何以此來創作。直到大概2016年左右,由於試圖增加自己作品深度,才終於把腦筋動到與錯視結合上。然而沒有經過足夠的學習,所以很快遇到了瓶頸,直到讀碩士班時才重新把這個概念作為論文題目,下了一番工夫研究。

 

接下來就要站在概念介紹以及實踐操作兩個面向,各花一些篇幅來為大家說明。

 

 

 

錯視的類型有哪些?

 

錯視的類型真要細分起來其實相當複雜,在此我們就只列舉一些常被用在插畫與平面設計上的概念:多義圖形、圖地反轉、正倒立共存、強迫透視。

 

 

1. 多義圖形

 

「多義圖形」就是在一張圖當中同時包含了多重含義。如浮世繪畫家歌川芳藤的《五十三次之内 貓之怪》,乍看下是一隻大貓,仔細一看卻是由數隻小貓組成,相當具有趣味性。他的老師歌川國芳也有許多這種類型的創作。

 

 

 

 

2. 圖地反轉

 

「圖」為畫面中較清晰的主要部位,「地」則是相對於「圖」的負空間,而造成兩者之間曖昧不明,而讓人弄不清誰為圖、誰為地的狀態,正是「圖地反轉」的有趣之處。由於帶有圖與地至少兩種意義,因此也可以被列入多義圖形的一種性。

 

日本設計大師福田繁雄為日本京王百貨設計的海報就運用了這個手法,將男與女的腿融合於一張圖中。以白色部分為主觀看時,就會看到女性的腿;以黑色部分為主觀看時,就會看到男性的腿。

 

 

 

 

3. 正倒立共存

 

顧名思義,「正倒立共存」就是雙向都能觀看且帶有不同意義的圖像,說穿了也是一種多義圖形的表現。如李奧貝納在2014年為吉普車做的廣告視覺圖像,分別將大象與天鵝、鹿與海獅、長頸鹿與企鵝結合,做出有趣的視覺變化。

 

 

 

 

4. 強迫透視

 

達利《也許會被做成超現實公寓的梅·維斯特的臉》呈現出讓空間感消失、壓縮成平面的樣貌。其實這個手法比較少在繪畫中出現,達利的這項作品最後的完成體終究是以立體空間的作品為主,這幅畫不過是設計圖而已。

 

不過卻經常被用在攝影作品中,這會讓看似不可能的事物化為可能,呈現饒富趣味的畫面;例如在比薩斜塔前作勢扶著塔的遊客便是一例。

 

 

 

 

為何要運用錯視進行設計?

 

在上一節中可以發現,由於「多義圖形」能在一個畫面上同時囊括多重複合的含義,這也就意味著設計師可以在較少的圖像中傳達較多的內涵。品牌LOGO就非常適合運用這種手法來達到:維持品牌名稱辨識度+富含品牌精神+簡潔有特色的造型。

 

例如法商家樂福的法文「Carrefour」其實是十字路口的意思,兩個相反方向的箭頭象徵了多方的客源向「Carrefour」聚集,而在兩個箭頭中間隱藏了「Carrefour」的字首「C」,也是LOGO設計常應用的元素。

 

FedEx的Logo乍看之下只是將品牌名稱的文字寫出來,沒有什麼符號化的表現,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E」跟「X」之間有一個白色箭頭,象徵了快遞業具備的速度與精確。

 

瑞士三角巧克力TOBLERONE的發源地是瑞士的伯爾尼(又稱熊城),而瑞士的阿爾卑斯山脈更是世界聞名,因此在山脈中隱藏了熊的造型在裡頭,更能顯得別有深意。

 

 

 

 

 

錯視藝術不僅有趣,也能添加更多層次的內涵在作品中,可以增加作品的可看性,是一種不錯的設計方案。但是不同的錯視概念也有不同的設計方式,一開始可能不太容易入門,因此下次將具體說明怎麼設計融合錯視的圖像喔!


文章標籤

聯成電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