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蕭佑和Nick
到底哪來的自信?
Sam在一家科技公司上班,已經做了快三年,某天辦公室來了個新同事Benson。由於年紀相仿,又是同個team,於是Sam便主動上前攀談幾句。
「嘿,Benson。我是Sam,跟你同個team。到這裡還適應嗎?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問我喔。」
「喔,謝謝。我以前在北京待了一陣子,帶了個銷售團隊,幫〇〇公司從默默無名的小品牌挺進市佔率前三名,成為當時的銷售王。後來,我轉任到〇〇公司,引進了CRM系統,大幅改善公司的業務流程,也替公司提升了不少營收。另一方面,我也曾…….」
Benson就這樣談起他的豐功偉業來,一點也不在意Sam是否想聽,而且一講就是半小時。除了被Benson的傲人經歷嚇到外,Sam不禁心想:「這傢伙雖然很有實力,但似乎有點愛現……」
後來,經過幾個月的相處,Sam發現Benson並不如他所說的那般優秀。做事馬虎,但口才倒是不錯,尤其善於指使他人、推卸責任,因此儘管能力不怎樣,在公司裡還是混得頗不錯。
我是老大,你就得聽我的!
像Benson這樣的人在組織裡屢見不顯,至少我就遇過好幾個。但為什麼他們總習慣先聲奪人、急於表現自己呢?以正面的觀點來看,也許是基於策略性考量,要讓大家知道自己就是老大,以確立日後共事的主從關係。像Benson大肆誇耀自己,雖然讓Sam有些反感,但也多少讓Sam對他敬畏幾分。
想逆轉雙方主從關係,有時未必得靠嘴上功夫。像是柯P與遠雄建設董事長趙藤雄談判時,就故意遲到了15分鐘,讓趙董事長空等,並且讓年僅26歲的市府專員對他拍桌,就是為了讓對方感受到「我藐視你」,以便日後談判運行。
越自傲,其實越自卑。
然而,除了策略上的考量,也許Benson虛張聲勢的原因,更有可能是受到「自卑情節」的影響。在《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心理學家Alfred Adler曾提到:「如果有人自吹自擂,不過是因為他感到自卑罷了。」
每個人都有自卑感,而且沒有人能長期忍受於自卑狀態。因此,有些人為了快速脫離自卑,便不再面對真實的自己,反倒靠著旁門左道的伎倆,像是吹牛,試圖麻痺自己,消弭那不舒服的感覺。漸漸地,「自卑感」便演化成了「優越感」。
像是Benson,將自己偽裝的很優秀,沈浸在虛偽的優越感中,但其實不過就是個空心大草包。若以動物來比喻,他們就像是「猴子」,尤其在意別人的眼光,也善於模仿、討人歡心。即便只會花拳繡腿,但也包裝得有模有樣。
台泥前董事長辜成允曾說:「人才晉升的首選應該是『會做事、會做人』,第二是『會做事、不會做人』,第三是『不會做事、不會做人』,最後才是『不會做事、會做人』,因為他們不但趕不走,還會在組織裡頭作亂!」
辜董事長所說的最後一種人,完全就是我所說的「猴子」最佳寫照。能力不足就算了,遇到問題也不擔責,不僅消耗組織,也破壞了團隊和諧。這種人在組織裡可是要不得的,經理人可要睜大眼睛。
你是獅子,還是猴子?
相較於「猴子」,有能力的人就像是「獅子」,他們不用自大自誇、費力嘶吼,就足以讓所有動物震懾。
在我看來,每個人多少都有自卑感,因此也都可能帶有少許的猴子性格。如果你跟我一樣只想成為獅子,不想成為譁眾取寵的猴子,那麼根據正向心理學家Alfred Adler的說法,我們得先認清現在的自己,接受自己的不足,再持之以恆的改善它,才能從自卑走向自信。
記住,千萬別因為一時的面子,又自我麻痺成猴子,最後反倒淪為大家的笑柄!
文章轉載自「大和有話說」blog,已取得作者授權同意
原文網址:https://goo.gl/4hMx2j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