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hoto credit:Pexels
文、Shannon Lai
前陣子在眾人熱淚及不捨中播畢的《俗女養成記2》,再次刮起一股「俗女」炫風,觀眾每週跟著大小嘉玲一同走過那些你我或許也曾經歷過的人生關卡,讓人不只周周準時收看,把全劇追完,還把之前看過的《俗女1》再找出來重看一遍,可見對此劇的著迷。
在第一季播出時,導演嚴藝文在一篇專訪曾說過:「《俗女養成記》不是勵志故事,也不想講什麼大道理。這比較像是一個和自己和解的故事,就是你可以跟那個不成材的自己和解,跟她握個手說:好了沒關係,你已經做得很好了。」於是,這樣一個真實面對自己不完美的陳嘉玲,深深吸引住大家,因為那樣的人生徬徨我們都曾有過。
社會框架下的負面標籤:大齡、失業、失婚
在第一季39歲的嘉玲在前男友婚宴上,周遭朋友都已成家立業,在宴席上談婚姻、談小孩,「一事無成」的嘉玲在桌上顯得格格不入,同桌友人更是道出「女生就算沒工作,也要有家庭!」的說詞。
在華人社會裡,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又當如何如何…將每個人在每一個時間點都配置好任務,若是無法達成,身上就會立刻被貼上負面標籤,向世人詔告你是這社會的魯蛇(loser)。
而面對「負面標籤」這樣的恐慌,不用四十才有感,相信要奔赴三十的你也會深有體悟,因為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漸漸不再有犯錯機會,如劇中說的:「20歲喝醉酒是可愛,40歲喝醉酒是可憐!」而《俗女養成記》即是一個告訴我們面對社會貼上的種種「負面標籤」,我們可以怎樣跟他共處的故事。
Photo credit:Pexels
別再隨便拉警報,自己嚇自己
當陳嘉玲決定掙脫社會框架,決定辭職也跟前男友取消婚約,追尋內心渴望已久的自由及做回自己後,首先就是先撞得頭破血流。在面試新工作的時候,面試官即給嘉玲致命的一擊:「我們也很尷尬,說妳年輕又不夠年輕,說資深也還不夠資深,妳願意跟那些年輕人一樣,一個月3萬5,假裝妳今年是25歲嗎?」
那些明明對自己工作有諸多抱怨,最後仍是妥協留下的人,都和最初的嘉玲一樣,即使在職場備受打壓,也不敢輕易離職,就怕自己找不到工作。可是就像劇中嘉玲從小就害怕的「鬼屋」最後卻成了她最愛的家,許多事情因為貼上標籤,所以我們就自己嚇自己,還沒做就先喪失自信,以嘉玲的故事來說,她放棄台北的一切,回到家鄉買房、從事她有興趣的英文導遊工作、身邊還有一路陪伴她的青梅竹馬,又何嘗不是活成另一種別人嚮往的生活。
都去做吧!別什麼都沒做就已經老了
《俗女2》裡嘉玲的爸爸突然生病倒下,才感嘆道:「年輕的時候,爸爸想做的事情好多好多卻都沒做,想說還有時間慢慢來,怎麼知道時間一下就過了,才發現自己什麼都沒做就老了,身體也撐不住!」
你是不是也是這樣?你有認真想過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是怎樣的嗎?還是任憑那些想法在腦海中劃過去,反正人生還長,不急著探究這些?然後,到了有一天,你突然驚覺時間已流逝這麼多,想抓住什麼才發現自己沒時間了。嘉玲也一樣,可是她最終選擇誠實面對自己,努力開拓自己人生的下半場,勇敢做出每個符合自己心意的決定。所以別再猶豫,都去做吧,別什麼都沒做就已經老了!
Photo credit:Pexels
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吧
沒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無缺,好比一路以「淑女」之姿長大的表姐育萱,人前看似光鮮亮麗的貴婦形象,背後是被先生家暴的無助太太。沒有人是無懈可擊的,接納自己的不成材,拋開那些因世俗眼光而生的執著,你可以妥協一點點。這樣的妥協不是要你消極的「撤退」而是積極的「轉進」,是「轉個身繼續向前進」的意思,如果人生領土有塊被佔領了,沒關係,你可以轉身再去搶佔另一塊。
追完兩季的劇集,還是最喜歡《俗女養成記》第一季劇末,嘉玲說的那段話:「親愛的陳嘉玲,妳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忘記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妳可以跌倒再站起來,作夢又醒過來;妳又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妳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妳自己。」
我們都該向陳嘉玲一樣,練習坦然面對自我,接受自己的渺小脆弱,做出的每個決定不是因為要討好誰,而是遵從自己的內心,人生裡已經太多的現實和殘酷,別再賭氣和為難自己,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吧!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