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_main_img

文、SIMI老師

 

 

 

雖然20世紀初期就開始有電子遊戲的雛形產生,但當時與其說是遊戲其實也只是一些實驗或概念,並沒有什麼美術視覺可言,充其量只是一些符號與幾何形而已。直到1980年前後,以像素圖為畫面表現的《小蜜蜂》、《小精靈》等遊戲相繼出現,任天堂的《超級瑪利歐》更是風靡了全世界。1990年代隨著遊戲機與電腦等硬體的進步,圖像也越來越精緻細膩,像素圖也漸漸少用於遊戲之中。

 

《超級瑪利歐》1985

 

 

 

在千禧年到來之前,遊戲美術就已經從2D發展到了3D的世界,雖然此時的3D美術以低面數的模型為主,但3D世界仍讓玩家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魅力。

 

  

左圖:《古墓奇兵》(2001)、右圖:《古墓奇兵:暗影》(2018)

 

 

 

不出幾年,3D技術已經可以做出非常細緻的模型與光影,但由於網路遊戲的頻寬等限制,使得美術在模型製作的限制仍多。近年來硬體的阻礙越來越,再加上臉部掃描與動態捕捉的技術發展,使得遊戲畫面變得幾可亂真。但在3D遊戲畫面越來越擬真的同時,早期的像素圖和低面數模型的抽象畫面表現卻演變為一種風格,而非因技術不足不得已的選擇。

 

 

 

 

像素藝術(Pixel Art

 

早期由於硬體效能以及儲存容量的限制,因而發展出像素圖這種造型簡單、顏色與陰影過度少的表現形式。現在的像素圖仍保持其精簡的色彩與造型表現原則,但顏色倒是不限於當年的8bit(256色),在色彩的選擇上更為豐富。

 

 

 

 

現在使用像素風作畫,除了獨立遊戲製作團隊想節約開發成本這個理由之外,通常是想表現一種既復古又可愛的情懷,由於是來自遊戲的風格,也給人更活潑、輕鬆的感覺。設計師聶永真將此概念應用在2016年蔡英文總統的就職郵票,以及台啤紀念酒瓶等周邊商品上,試圖打破政治嚴肅的框架,給人更加親切的感覺。

 

圖片來源:聶永真FB

 

 

 

低面數(Low-Poly

 

在3D軟體中,三個點即可成一面,模型上的三角形數量就稱為「面數」。由於3D模型使用的面數越多,所耗費的資源就愈大,因此早期3D遊戲中的模型多會採用低面數模型製作,以求遊戲可順暢運行。

 

面數示意圖

 

 

 

然而現今所謂的Low-Poly不單純只是粗糙的3D模型而已,也被廣泛運用在平面繪圖或立體作品的概念上。這樣以幾何形為主的表現方式,正與及包浩斯的幾何運用概念以及近年扁平化的設計風潮不謀而合。藝術家David Mesguich的系列作品,就是想透過Low-Poly模糊的輪廓,表現曾遭遇到難以名狀的壓力。

 

圖片來源:David Mesguich

 

 

 

回顧整個電子遊戲美術的發展,彷彿看到了整個西洋藝術史的縮影。歷史總是不斷的重演,除了認識各種不同表現手法之外,也許從這些過去的經驗也有助於幫助我們歸納出未來的遊戲美術發展脈絡。

arrow
arrow

    聯成電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