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蕭佑和Nick

ㄧ、雲端是什麼?

這幾年來「雲端」這詞很火,好像什麼領域只要提到雲端,就會被鍍了金似的。事實上,「雲端」並不是一項全新的技術,只是一種概念罷了。我們可以將「雲端」兩個字分開來看,「雲」就像是我們每天在用的網際網路,「端」則是代表用戶端,如手機、平板及PC等載具。

 

而在雲端技術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伺服器(Server)」了,它提供了網路用戶所有的服務,舉凡我們所使用的電子信箱、雲端硬碟、Google搜尋、YouTube影音等等。使用者只要經由網頁瀏覽器連結到雲端的伺服器或工作站就可以達成所需的服務,因此要了解雲端就得先搞懂伺服器是什麼。

 

伺服器,指能為網路用戶們提供特定服務的軟體(Software)及硬體(Hardware),而這些軟硬體經整合後就叫「伺服器」,簡單來說,伺服器就是「運算速度較快的電腦」。不過,隨著個人電腦的中央處理器運算速度越來越快,現在一般的個人電腦幾乎也可以拿來當作伺服器用了。兩者比較大的差別在於,伺服器每台主機可能同時要支援給上千人使用,因此「穩定性」與「可靠性」相對重要。伺服器的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簡稱OS)必須能支援「多使用者(Multi user)」及能同時開啟多項應用程式的「多工(Multi task)」,才足以提供穩定的服務品質。

 

許多網路用戶可能從來沒看過伺服器的真面目,因此我想花一點點篇幅,帶大家看看為網民提供服務的無名英雄。伺服器的產品可分為直立式伺服器(Pedestal server)、機架伺服器(Rack server)、刀鋒伺服器(Blade server)三種,詳見下圖:

「直立式伺服器」長得有點像桌上型電腦,但為了要服務眾多的網路用戶,有時會擴充硬碟來儲存容量較大的資料庫,這類型的伺服器通常用於架設個人網站。然而,當企業碰到需同時使用多台伺服器的狀況時,直立式伺服器就會較佔空間,因此後來又出現了標準高度為1.75英吋,寬度19英吋的「機架伺服器」,可一次將多台伺服器放入機櫃中,節省空間。後來,隨著雲端產業不斷發展,企業對於使用空間的要求越來越高,因而又出現了「刀鋒伺服器」(形狀類似刀片),其機座上可同時插置多張單板電腦,並以集中的方式統一提供電源、風扇散熱、網路通訊等功能。

 

前面曾經提到,伺服器就是運算速度較快的電腦,因此它也跟個人電腦一樣,需要安裝「作業系統(OS)」及「應用程式(APP)」才可運行,而每一台電腦的功能是由所安裝的應用程式來決定。因此,我們可以一次將不同的應用程式安裝到同個主機內,這樣一來,這台主機就同時具備了多種伺服器的功能。

 

常見的伺服器包括:動態主機組態協定伺服器(DHCP server)、網域名稱系統伺服器(DNS server)、網頁伺服器(Web server)、郵件伺服器(Mail server)、網路位址轉譯伺服器(NAT server)、代理伺服器(Proxy server)、檔案傳輸協定伺服器(FTP server)、資料庫伺服器(Database server)、檔案伺服器(File server)、應用伺服器(Application server)等,而每一種伺服器種類都有多種不同的應用程式可供安裝,在這裡因為篇幅有限,就不再細細介紹下去。

 

了解雲端及伺服器的概念後,現在我們可以來談談什麼是「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了。網際網路是由數以億計的「電腦主機」與「伺服器」連結而成,因此科學家以「雲端」這兩個字來描繪這個系統。在網路發明前,過去的電腦都是單機運算,但在網路發明後,這些電腦與伺服器就開始相互連結與合作,形塑出一台大型抽象的「超級電腦」,而這就是「雲端運算」的概念。因此,雲端運算並不是一種全新技術,不要一聽到雲端就覺得很潮,其實這概念早在網路開始發展的1990年代就有了。

 

二、雲端產業價值鍊

1. 雲端產業上游:設備即服務(IaaS)

萬丈高樓平地起,提供雲端服務的先決條件在於建置伺服器及工作站。不過,由於許多企業不想花太多時間在維護這些基礎設施,因此雲端供應商(如Amazon、阿里雲、Rackspace、GoGrid、中華電信等)便開始出租電腦、伺服器、儲存元件、網路設備等基礎建設給客戶。這樣一來,客戶就能省去管理底層架構的時間,更專注於軟體開發上。因此,上述的商業模式又叫做「設備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縮寫:IaaS)」。

 

2. 雲端產業中游:平台即服務(PaaS)

平台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縮寫PaaS),指的是雲端供應商(如Microsoft、Google、Amazon、GE等)提供一個高階的開發環境與工具箱(軟體平台)給軟體開發人員,使其能經由網路在平台上建構應用程式。相較於IaaS,開發者只需把心力放在較高層次的事,不用再花時間打地基。不過,也因為PaaS提供較多的服務內容,其營運成本是高於IaaS的。比較常聽到的品牌有Microsoft的Azure、Google的Google App Engine以及Amazon的AWS S3(Amazon Web Services Simple Storage Service)等等。

 

有趣的是,這幾年下來,PaaS並沒有成為主流,開發者反而更偏好IaaS多一些。原因不外乎兩點,一來是PaaS功能太多了,許多開發者未必會深入用到每一項功能,成本效益考量上還是IaaS勝出,二來開發者會擔心自己的產品被特定的平台綁死,一旦平台終止服務,企業將無法立即因應。

 

3. 雲端產業下游:軟體即服務(SaaS)

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縮寫SaaS),是指雲端供應商(如Google、Microsoft、Dropbox等)透過網路提供特定的服務給「終端用戶」,使用者可透過各種連網裝置,在任何時間地點使用,並依其使用時間或是資料傳輸量來計費。例如一般用戶所使用的Gmail、Dropbox服務,或是企業客戶所使用的SAP顧客管理系統(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縮寫:CRM)及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縮寫:ERP)等等。

 

三、台灣雲端產業概況

雲端業務是需要龐大的投資才能換取回報的產業。回溯Amazon、Google等幾個美國較早發展雲端的企業,會發現它們幾乎都是先以少量的雲端服務來起家,直到發展出行業利基後,才將資源投注到基礎架構(IaaS)及程式開發平台(PaaS)中。另外,現行的雲端四巨頭Amazon、Microsoft、IBM及Google也依靠著其強大的實力,不斷擠壓著其他規模較小的供應商。因此,從過去的成功模式及目前的商業壁壘來看,台廠要切入雲端運算領域相對困難。

 

然而,在雲端運算的趨勢下,台灣硬體廠多少還是能從中受惠。近年來,提供雲服務的廠商如Google、Apple(iCloud)、Microsoft、Amazon及Facebook紛紛擴張其運算機房及資料中心,也因此帶動了伺服器的商機。尤其是這些企業在自建資料中心時,開始跳過Dell、HP及IBM等伺服器品牌大廠,直接找上成本更低且能客製化的台廠,如廣達(2382)等伺服器製造廠。

 

廣達算是台灣最早佈局雲端產業的電腦廠,在2011年時,廣達除了伺服器大廠的代工訂單外,也開始漸漸跳過HP等品牌廠,直接將「白牌伺服器」供貨給Google和Facebook。此外,由於伺服器的毛利優於筆電代工,且建置資料中心的需求尚未減弱,因此可以看到今年以來廣達的股價表現也算亮眼。

 

台灣其他的雲端概念股還包括「伺服器製造廠」的鴻海(2317)、英業達(2356)、緯創(3231)、神達(3706),「伺服器機櫃導軌」的川湖(2059),「伺服器機殼廠」的營邦(3693)、勤誠(8210),「伺服器散熱片」的泰碩(3338)、超眾(6230),「雲端儲存設備」的普安(2495)、喬鼎(3057),以及整合軟硬體的「系統整合廠」,包括敦陽(2480)、凌群(2453)、零壹(3029)、中菲(5403)、國眾(5410)、聚碩(6112)及精誠(6214)等等。

 

四、雲端產業的下ㄧ波浪潮

隨著雲端的功能日益強大,終端用戶對於硬體設備的規格也不再那麼要求。使得過去以硬體製造見長的台廠在這情況下(例如PC產業),逐漸喪失了核心優勢。然而,雲端趨勢卻也帶給一些領域新的契機。觀察全球雲端運算應用領域的市場佔比會發現,前六名的行業分別為「家庭消費」、「通訊與媒體」、「政府與教育」、「製造」、「金融」及「流通」,這顯示了在物聯網與雲端的浪潮下,各個產業都將面臨一次重大變革。

 

其中,工業應用更是雲端運算的下一波高潮。例如,美國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簡稱 GE)的現任總裁 Jeffrey R. Immelt 從 2012年就開始不停在全球各地宣揚其「工業互聯網」計畫,他認為網路的最大價值並不在於一般大眾使用, 而是在於產業界使用後所帶來的龐大運作效益。因此,奇異在過去幾年花了十億美金打造了工業級別的PaaS平台—Predix,並與Microsoft合作,使用戶能透過微軟旗下的Azure雲端服務使用該平台。除了可以讓工程師在平台上開發客製化的解決方案,也有助於培養工業互聯網應用開發的生態圈。

 

此外,除了GE,各國工業大廠也開始因應工業4.0的趨勢,進入備戰狀態。例如,奇異、AT&T、思科(Cisco)、IBM、英特爾就於2014年共同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簡稱 IIC),目前已有來自26個國家的200多名成員。在未來,應用程式的使用不再僅限於消費者市場,工業領域也會出現相同的形式,且更勝以往。

 

總體看來,雲端需求方興未艾,伺服器產業可說是如日中天,尤其是台灣在過去的「雲」設備及「端」裝置上都具有相當的優勢下,在在為這波趨勢提供很好的利基點。然而,台灣業者除了持續提升製造及軟硬體整合能力外,也應該多加思考更多的加值服務方案,例如提供儲存、軟體及服務的整體伺服器搭售模式,以因應外在環境的變化,找出市場新契機。

 

參考資料

1. 王建興,2015,為什麼開發者不愛PaaS?,搜尋日期:2016年11月2日。
2. 台灣經貿網,2016,雲端運算產業介紹,搜尋日期:2016年11月2日。
3. 曲威光,2014,雲端通訊與多媒體產業,台北,台灣:全華圖書。
4. 周宇若,2012,什麼是塔式、機架和刀鋒服務器結構詳解,搜尋日期:2016年11月1日。
5. 林宛儀,2016,伺服器及系統整合廠受惠雲端運算商機,台北,台灣:財金文化。
6. 明報新聞網,2016,雲端需求勁增 亞馬遜佔鰲頭 全球市佔率達31%,搜尋日期:2016年11月3日。
7. 科技新報(TechNews),2016,川湖築起上千個專利高牆,讓世界看到台灣軟實力,搜尋日期:2016年11月2日。
8. 童啟晟,2015,從雲端運算與物聯網之匯流,看我國產業發展機會,搜尋日期:2016年11月3日。
9. 賴飛,2010,[封面故事] 從SaaS入門雲端服務,搜尋日期:2016年11月2日。
10. 優福網資訊有限公司,2011,全球較知名的IAAS、PAAS雲端服務廠商總列表(2011年10月整理),搜尋日期:2016年11月2日。
11. 戴廷芳,2016,微軟聯手GE,發展工業物聯網平臺Predix on Azure,搜尋日期:2016年10月8日。
12. 戴廷芳,2016,雲端四大龍頭仍舊是AWS、微軟、IBM和Google,2016年Q2拿下過半雲端市場,搜尋日期:2016年11月1日。
13. GE REPORTS. 2016. Ready For Prime Time: Intel Joins GE As It Opens Predix, Its Digital Platform For The Industrial Internet, To All Users. Oct. 07, 2016.
14. MIC產業情報研究所,2016,2017年資訊系統產業前瞻趨勢分析,搜尋日期:2016年11月2日。

 

文章轉載自「大和有話說」blog,已取得作者授權同意

原文網址:https://goo.gl/PLrU9N

 

 

 

 

官方網站:http://www.lccnet.com.tw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lccnetzone
菜鳥救星:https://www.facebook.com/greensn0w

 

延伸閱讀

聯成電腦分享:擁抱百萬雲端運算產業 競爭力全面升級

說故事的力量:我們與黑猩猩有何不同?

聯成電腦分享:工業4.0-來自買賣「主從關係」的逆轉

聯成電腦分享:【書摘】就業的終結:你的未來不屬於任何公司

看懂職場的猴戲:越自傲的人越自卑

arrow
arrow

    聯成電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